首頁 > 綜合 > 回顧足球主流戰術與陣型演化史

回顧足球主流戰術與陣型演化史

發布在綜合 2020-10-19 17:17:29 文章來源:球天下體育

在足球比賽中,戰術與陣型是不可或缺,也是廣大球迷所關注的內容之一。在足球經理、實況足球以及FIFA等知名遊戲中,所有玩家都可以自行選擇需要的戰術和陣型,就仿佛自己就是場上的教練。足球自誕生以來,戰術和陣型就不斷地變化。下麵就隨小編一起回顧足球主流戰術與陣型演化史。

一、從2-3-5到WM

1848年,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《劍橋規則》誕生,那時的場上還沒有什麼戰術可言,帶球進攻亂作一團,跟我們小時候踢的野球差不多的樣子。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,人們也愈加意識到場上球員組織和傳球的重要性,足球陣型真正意義上的首個標準陣型——2-3-5正式誕生。

2-3-5陣型

2-3-5陣型

5前鋒戰術在當今看來更像是搏命式的打法,穆裏尼奧壓上狂攻時最多也就上4個前鋒而已,在當時防守是極不受重視的。5前鋒陣型一時成為足球陣型的主流,2-3-5這個由普雷斯頓首創的最早成型戰術,在之後被廣泛傳播。1930年世界杯冠亞軍——南美雙雄烏拉圭和阿根廷在當時用的都是這種陣型。

規則的改變讓越位陷阱的風險更高,執行起來的要求也更加嚴格。隊伍的後衛線需要更快地完成協同前壓,2-3-5陣型看起來已經有些過時了。

20世紀30年代,阿森納教練赫伯特-查普曼首先將陣中的中場中路球員,也就是2-3-5陣型中3中場的中間一個,拉回到後防線上,安排其出現在兩名後衛之間組成一條三人後防線,又將前鋒線上的兩名內鋒回撤以彌補中場,這樣2-3-5陣型,就變成了2-3-2-3陣型,或者說WM陣型。阿森納也在查普曼的率領下,在英格蘭足壇建立了一個王朝時代。

1938年,意大利的教練波佐吸取了“WM”打法的精髓,率領意大利衛冕世界杯冠軍,在此後的20多年裏,“WM”成了主流戰術。其間許多的變化都隻是在這個方麵進行局部改革。

最有名的就是匈牙利的戰術變革,因為當時的匈牙利有兩位傳奇前鋒:普斯卡什和柯奇士,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將WM變成了類似“WW”的陣型,不過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杯決賽中以2:3的比分輸給了西德,此後由於政治原因,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,匈牙利的戰術革命慘遭夭折。

二、4-2-4到4-3-3

進入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,WM陣型在世界各國大行其道,很多國家都根據自身球員的特點進行了戰術演變,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南美的的巴西隊,1950年以WM為主要陣型的巴西隊在本土舉辦的世界杯中一路殺進決賽,但在20萬人的馬拉卡納球場巴西以1:2的比分輸給了烏拉圭,史稱“馬拉卡納慘案”。

之後巴西人將意大利的鏈式防守和匈牙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,回撤一個後衛,同時頂上一個前鋒,將其演變為“4-2-4”陣型,這是世界足球戰術史的第二次大革命。

1958年世界杯決賽,擁有貝利、加林查的巴西隊擊敗東道主瑞典首次登頂世界之巔,4-2-4陣型震驚世界足壇,又在1962年世界杯貝利缺戰多場的情況下衛冕成功,1970年世界杯重拾4-2-4的巴西隊第三次奪冠,4-2-4陣型成為永恒的經典。

4-2-4陣型

4-2-4陣型

因為巴西人熱情如火的足球風格讓4-2-4大行其道,在更注重攻守平衡的歐洲這個陣型卻很難得到真正的發揚。於是歐洲球隊撤回一個前鋒至中場,增加中場人數上的優勢,陣型變為4-3-3,防守時後防4人加中場3人,進攻時中前場6人參與進攻,同時更加強調前鋒的回撤防守,攻守平衡這一戰術思想成為主流。

想必很多球迷都知道意甲國際米蘭的“大國際”時代,當時的那隻國際米蘭就是4-3-3陣型最成功的踐行者之一,不過國米主帥埃雷拉將四後衛之一變成意大利鏈式防守中的清道夫,陣型看起來更像1-3-3-3,他率領國米贏下了3座意甲冠軍、2座歐洲冠軍和2座洲際杯冠軍,創造了一個屬於“清道夫”的時代。

要說將4-3-3這個陣型真正揚名世界的必須是全攻全守的荷蘭隊。20世紀70年代,荷甲阿賈克斯隊以年輕為優勢,利用他們充沛的體能為基礎,用4-3-3打出了全攻全守的足球。阿賈克斯在米歇爾斯的帶領下,完成了3奪歐洲冠軍杯的壯舉。

1974 年,米歇爾斯執掌荷蘭國家隊,他將全攻全守的4-3-3確立為主要陣型,當時的荷蘭隊擁有克魯伊夫、內斯肯斯和阿裏漢等球星。荷蘭隊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他們的全攻全守足球,隻可惜在1974年的世界杯決賽上惜敗給了西德隊。而他的繼承者克魯伊夫日後開啟了自己的教練生涯,並將全攻全守足球理念帶到了巴塞羅那。

4-3-3陣型

4-3-3陣型

1992年,克魯伊夫帶領的“夢之隊‘靠著這套打法在1992年拿下了歐冠獎杯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足球戰術以及陣型不斷地在演化。例如當今大行其道的4-2-3-1陣型就是在4-3-3的基礎演化過來。未來不排除有新的陣型出現。

本站聲明:以上部分圖文來自網絡,如涉及侵權請聯係平台刪除

點讚(71)    收藏(15)

最新評論

暫時沒有評論!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