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無數據! |
賽製
2004-05年球季NBA增加一支東岸球隊夏洛特山貓(現名夏洛特黃蜂),由29隊增加至30隊,因應球隊的增加,NBA的賽製亦相應改變。
新賽製由原來的兩岸4區,變為兩岸6區。分別為東岸- -大西洋區、中央區、東南區,西岸- -西南區、西北區及太平洋區。每區5隊,每岸合共15隊。
東岸
大西洋區包括:凱爾特人、籃網、尼克斯、76人、猛龍。
中央區包括:公牛、騎士、活塞、步行者、雄鹿。
東南區包括:老鷹、黃蜂、熱火、魔術、奇才。
西岸
西南區包括:小牛、火箭、灰熊、鵜鶘、馬刺。
西北區包括:掘金、森林狼、開拓者、雷霆、爵士。
太平洋區包括:勇士、快船、湖人、太陽、國王。
2008年9月,西雅圖超音速更名為俄克拉荷馬城雷霆。
2013年5月,新奧爾良黃蜂更名為新奧爾良鵜鶘。
2014年5月,夏洛特山貓正式更名為夏洛特黃蜂。
季前賽
NBA季前賽是NBA各支隊伍的熱身賽,因為在每個賽季結束後,每支球隊在陣容上都有相當大的變化,為了讓各隊磨合陣容,熟悉各自球隊的打法,確定各隊新賽季的比賽陣容、同時也能增進隊員、教練員之間的溝通,所以在每個賽季開始之前,NBA就舉辦若幹場季前賽,使他們能以比較好的狀態投入到漫長的常規賽的比賽當中。為了擴大NBA在全球的影響,季前賽有約三分之一的球隊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辦。
常規賽:
屬本區的球隊每季進行4次對賽,即2場主場及2場作客,而同岸不同區的球隊進行3場或4場的對賽,不同岸的則進行2場對賽,1場主場及1場作客。季後賽資格:東西兩岸各3個區的首名,依照常規賽得勝率分別列為第1、第2及第3種籽,餘下的5個席位則按照得勝率排列。主場的優勢則依據常規賽的得勝率而定,並非按照種籽排名。
季後賽:
第一圈賽事(東、西岸8強)採取7局4勝製(2主-2客-1主-1客-1主)的比賽方式進行,常規賽得勝率較高的球隊先獲主場權。對賽編排為各岸的第1號種籽對第8種籽,第2種籽對第7種籽,如此類推。各岸的4強及決賽,同樣為7局4勝(2主-2客-1主-1客-1主)的方式。總決賽為7局4勝(2主-2客-1主-1客-1主)的方式進行。
常規賽排名規則:
注1:勝場差指該球隊與所在聯盟領先者之間淨勝場次之差除以2。
注2:東西部兩個聯盟的各前八名進入季後賽,其中同一聯盟三個分區的三個第一名自動進入前四,成績最好的一個第二名獲得前四最後一個名額。前四排名由勝率決定,季後賽對陣主場優勢同樣按照勝率決定。
注3:當兩隊勝場差相同時,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出先後:
1. 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
2. 在賽區中的勝率高的居前(隻在兩隊同屬一賽區時適用)
3. 在各自聯盟中的勝率高的居前
4. 與所在聯盟的其他季後賽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
5. 與另一個聯盟的季後賽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
6. 得失分差高的居前
注4:當三隊以上勝場差相同時,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出先後:
1. 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
2. 在賽區中的勝率高的居前(各隊同屬一賽區時適用)
3. 在各自聯盟中的勝率高的居前
4. 與所在聯盟的其他季後賽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
5. 得失分差高的居前